衛生紙的選購
生紙是每家每戶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一般在選擇衛生紙的時候,有的人認為衛生紙一定很衛生,有的人則認為衛生紙只要“白點、軟點、厚點”就好,還有的認為感觀越好就越安全衛生。其實,這是一種認識誤區。有些街頭小販所賣的衛生紙,看上去十分潔白,且有閃光感,但這種衛生紙很可能是經生石灰蒸煮后,再加人大量的熒光增白劑才變得“潔白耀眼”的。
我們在選購衛生紙的時候,要看產品包裝是否標明衛生許可證號,是否印有廠名、廠址和有無執行標準;要看紙的色澤,純木漿制紙因無任何添加劑,顏色應為自然的象牙白,紋理相對均勻;要看價格,一般市場零售價過低的衛生紙一般不可能含有純木漿;要看耐力強度,純木漿紙由于纖維長,所以拉力大、韌性好、不易斷,而質量差的紙則有不規則的小洞和掉粉現象;看火燒的結果,好的衛生紙燃燒后呈白灰狀;當然,還要看保質期,較好的餐巾紙、面巾紙以及婦女用品紙,都標有執行標準及保質期,而劣質衛生紙多數沒有標志。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買一些粗糙發硬的衛生紙或者未經包裝和消毒的散包衛生紙,因為散包的衛生紙未消毒,很 容易被細菌污染。而包裝完整的衛生紙,一般都是經過消毒處理的。另外,用紙后較好再用溫水沖洗,這樣就更衛生了。
外觀:一看外包裝,挑選衛生紙時應首先檢查外包裝。產品的包裝封口應整齊牢固,無破損現象;包裝上應印有生產廠名、生產日期、產品等級(優等品、一等品、合格品)、采用標準號、執行的衛生標準號(GB20810—2006)等信息。二看紙的外觀,紙面應潔凈,不應有明顯的死褶、殘缺、破損、硬質塊、生草筋、漿團等紙病和雜質,紙張使用時不應有嚴重掉毛、掉粉現象,紙張中不應有殘留的印刷油墨。
定量:就是指分量或者張數夠不夠,根據相關規定,一般是凈含量50克至100克的商品,其負偏差不得超過4.5克;200克至300克的商品,不得超過9克。
白度:衛生紙并不是越白越好,有可能是添加了過量的熒光漂白劑。熒光劑是造成婦女皮炎的主要原因,長期使用還可能致癌。怎么辨別是否熒光漂白劑過量呢?首先用肉眼看應該是自然的象牙白,或者把衛生紙置于紫外光(如驗鈔機)的照射下,如果出現藍色熒光,就證明含有熒光劑。而亮白度過低雖不會影響衛生紙的使用,但說明使用的原材料較差,同樣盡量不要選用這類產品。
吸水性:可以將水滴在上面看吸收速度如何,速度越快吸水性越好。
橫向抗張指數:就是紙的韌性如何,使用時是否容易碎裂。純木漿紙由于纖維長,故拉力大,韌性好,不易斷。
柔軟度:這是衛生紙產品的一個重要指標,好的衛生紙應給人柔軟舒適的感覺。影響衛生紙柔軟度的主要原因衛生紙的纖維原料、起皺工藝。一般來說棉漿優于木漿,木漿優于麥草漿,柔軟度超標的衛生紙使用起來手感粗糙。
洞眼:洞眼指標是對皺紋衛生紙上洞眼數量的限定要求,洞眼會對紙張使用帶來影響,過多洞眼的皺紋衛生紙不僅外觀較差,在使用中還容易破損,影響擦拭效果。
塵埃度:通俗點說就是紙上粉塵多不多。如果原料是原木紙漿,塵埃度是沒有問題的。但若用回收來的紙張作為原料,且工藝處理不恰當,塵埃度就很難達標。
總而言之,好的衛生紙一般是自然的乳白色或象牙色,紋理均勻細膩、紙面干凈、沒有洞眼,無明顯的死褶、塵埃、生草筋等,而低檔衛生紙看起來是暗灰色和有雜質的。用手一摸,衛生紙是會掉粉、掉色甚至掉毛。
衛生紙是指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次性廁用生活用紙,原料通常有木漿、草漿(麥草漿、葦漿、蔗渣漿、竹漿等)或廢紙漿等,產品要求具有良好的柔軟性、強度和吸水性,并要求衛生,以保證消費者身體健康。
我國衛生紙執行強制性國家標準GB20810-2006《衛生紙(含衛生紙原紙)》,該標準規定了定量、亮度(白度)、橫向吸液高度、抗張強度、柔軟度、洞眼、塵埃度、交貨水分等技術指標和細菌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微生物指標,同時規定原料按《一次性生活用紙生活加工企業監督整治規定》(國質檢執[2003]289號)執行,可以使用原生纖維、回收的紙張印刷品、印刷白紙邊作原料,不得使用廢棄的生活用紙、醫療用紙、包裝用紙作原料,使用回收紙張印刷品作原料的,必須對回收紙張印刷品進行脫墨處理。目前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及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均沒有制定專門的衛生紙產品標準。美國、日本、韓國、南非等國家制定有產品標準,但主要是對衛生紙的物理性能要求做出了規定,其中,美國強制性要求衛生紙含有50%回收纖維,目的是促進廢紙再循環利用和降低環境污染。只有中國臺灣地區的標準對化學藥品、顏料及染料的衛生要求做出了規定。對比而言,我國的衛生紙國家標準從產品使用性能、原料及微生物指標三個方面對衛生紙的質量提出了要求,其中微生物指標是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標準所沒有規定的。因此,我國衛生紙國家標準相對于其他國家和地區是一個更為嚴格的標準,符合我國衛生紙國家標準的產品應該是安全可靠的。
二、關于衛生紙生產中使用化學助劑的問題
生產衛生紙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纖維,衛生紙在使用時需要有一定的吸水性、柔軟性和較好的干、濕強度,為了達到和滿足這些性能要求,在衛生紙抄造過程中需要加入一些化學助劑,主要有濕強劑、干強劑、分散劑、柔軟劑等。這些化學助劑一部分屬于天然聚合物,無毒無刺激性,如淀粉類干增強劑等;一部分屬于合成或高分子聚合物,根據歐洲化學品管理署(ECH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等發布的化學品安全數據,這些合成或高分子聚合物中,除個別化學助劑外,國內外對其他化學助劑還沒有相關的安全性評估資料。由于在衛生紙抄紙工藝中,紙漿需稀釋到0.25%~0.5%的濃度,上述化學助劑多為水溶性物質,在抄造過程中使用量較少,用量均不超過2%,再經過脫水和烘干流程制成衛生紙時,這些化學品在衛生紙中的殘留量已非常低,正常使用時與皮膚接觸的情況下轉移量也非常小,通常認為正常使用過程中對人體是安全的。在使用廢紙原料生產衛生紙時,需要加入脫墨劑和漂白劑進行脫墨和凈化處理,經過脫水和烘干形成衛生紙時,脫墨劑和漂白劑的殘留量已非常低,正常使用中不會對消費者的健康產生影響。
三、關于衛生紙中熒光增白劑的問題
熒光增白劑是一種熒光染料,在紡織、造紙、洗滌劑、塑料等行業中廣泛使用。在造紙工業中加入熒光增白劑可以改善紙的外觀,使紙張潔白,并可以降低紙漿漂白的成本,減少能耗,減輕對環境的污染。造紙行業中文化用紙、印刷紙和紙板等產品生產中均需加入熒光增白劑,用量一般為0.05%~0.2%。我國紙張中也有部分品種限制加入熒光增白劑,如與食品直接接觸或用于食品包裝的食品包裝紙及紙容器、卷煙紙等。生活用紙中紙巾紙、衛生紙國內外尚未對熒光增白劑的添加做出限制。我國衛生紙產品中含有的熒光增白劑,一個來源是企業為了提高產品白度在生產過程中添加了熒光增白劑。另一個來源是企業使用廢紙作為生產原料,廢紙中本身就含有熒光增白劑,在進行廢紙處理時無法完全脫除廢紙帶入的熒光增白劑而殘留在衛生紙產品中。針對長期使用含熒光增白劑的衛生紙可能致癌的媒體報道,通過對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歐盟聯合研究中心(JRC)、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權威機構相關研究結果的查詢分析,目前國內外對衛生紙中使用熒光增白劑是否會對消費者健康造成危害缺乏相關的研究數據,國內外衛生紙生產中均未明確禁止使用熒光增白劑。
四、關于采用燃燒方法辨別衛生紙質量的問題
紙漿、紙張主要由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素構成。纖維素屬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由葡萄糖基構成,半纖維素是一群復合聚糖的總稱,是低分子量的聚糖類,木素是復雜的芳香族聚合物,這些物質在高溫的作用下會發生熱裂解,并產生焦油狀產物,焦油狀產物是由于再聚合或低聚物裂解而形成的。通過對紙漿、不同的紙張及衛生紙的燃燒試驗看,紙漿中未加入任何化學品,燃燒后產生黑灰和焦油狀物質;純木漿抄造、不加任何化學助劑和熒光增白劑的紙張,燃燒后也產生黑灰和焦油狀物質;而復印紙中因加入了較多的填料,燃燒后卻產生較多的灰分,產生的焦油狀物質反而很少。因此,根據衛生紙燃燒后是否產生“油漬”來判斷衛生紙質量的方法,是不科學的。
五、如何選購衛生紙
1、看標識。產品標識是了解產品質量信息的重要途徑,衛生紙標識內容主要有:產品名稱、廠名、廠址、產品的執行標準編號、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質量等級。
2、看包裝。產品的包裝應封口完整。有些僅用包裝袋系口,產品外露,易受污染。衛生紙產品質量等級分為優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產品包裝上應標識產品的質量等級。
3、看原料。產品的包裝上一般標明產品使用的原料。生產衛生紙的原料主要有:木漿、草漿(麥草漿、葦漿、蔗渣漿、竹漿等)、廢紙漿等。用純木漿生產的衛生紙一般勻度好、皺紋細膩、摸起來手感好,不掉粉、掉毛,強度好,撕起來的有韌性。草漿生產的衛生紙價格便宜,質量次于木漿紙;使用廢紙生產的衛生紙,一般來說白度低、易掉毛、掉粉,雜質多,紙質粗糙。
4、看外觀。好的衛生紙色澤潔白柔和、皺紋細膩,紙面干凈、整潔,沒有洞眼。差的衛生紙色澤會太亮或太暗,有較多的黑色塵埃和洞眼,有的甚至有未脫掉的墨跡,這樣的衛生紙價格便宜,不要購買。
5、試手感。摸一摸,好的衛生紙勻度好、皺紋細膩、摸起來手感舒適,差的衛生紙手感粗糙;撕一撕,好的衛生紙撕或拉起來的有韌性,表明強度高;搓一搓,差的衛生紙搓了以后易掉粉、掉紙毛,并且易破裂。
【上一個】 衛生紙質量的正確判定方法 | 【下一個】 餐館免費衛生紙多數不衛生 |